夕照石楼山

早闻吕梁有一座石楼山,原本以为在石楼县,结果却出乎意料在兴县。庚子之年,初夏时节。相伴好友,怀着一颗登山观水、赏景悟道之心,驱车走进兴县,走近石楼山。

远望石楼山,矗立于群山环抱之中,崛起于孤峰突兀之上,悬崖峭壁层层叠叠,形似石楼,蔚蓝天幕之下,朵朵白云飘过,晚霞映照石壁,石环光芒四射,犹如人间仙境。


(资料图)

—— 题 记

石楼山风景区,位于兴县城东25公里处,山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涵盖石楼山、石猴山、仙人洞等景区。山中峰峦叠嶂,林木蓊郁,翠柏森森,遮天蔽日,植被良好,风景优美。

石楼山坐落于兴县恶虎滩乡境内,海拔高达1770米,远看象天外奇楼突兀而至,近看层层叠叠,落日余晖映照,犹如人间仙境。据有关史料记载,石楼山,因其形似三层石楼而得名;据《资治通鉴》记载: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北齐文宣帝高洋自离石道讨山胡,大破之,遂平石楼。石楼绝险,自魏世所不能至,于是远近山胡莫不慑服,即此;据清乾隆二十八年《兴县志》记载:早在隋末唐初,这里即有僧道进行传教活动。唐初(624年)开始大兴土木。鼎盛时期,山中祠庙林立,房屋数百间,常住僧众200余人。如今古寺旧址依存。尤以落日西沉、晚霞辉映之时,石楼山完全溶于落日的余晖,织成酷似莲花状的奇观,故而被人称为“石楼晚照”,为兴县十景之一。

石猴山与石楼山遥想守望,海拔1600余米,因峰顶有数块巨石酷似石猴而得名。山腰间现存元大德年间复修的道观遗址。主峰南侧的山脚下,有天然石洞,名日黑龙潭,潭内有两泉,一为神泉,一称人泉,常年不枯不溢,民间常取神泉之水祭天祈雨,多有灵验。又山顶主峰巨石如莲花,而称其“莲峰石猴”,亦为兴县十景之一。

仙人洞,位于兴县城东13公里的交楼申乡新舍窠村,是一个天然溶洞,洞套洞,洞连洞,四通八达,曲径通幽,为兴县古十景之一,堪称“华北第一”。洞内岩溶非常发育,洞壁、洞顶钟乳滴缀,琳琅满目,许多“悬泉瀑布”“飞禽走兽”“寿星”等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其“莲池圣水”“仙人聚会”等景观与洞内散布的百余个尼姑“坐化坑”以及汉代陶片、唐宋明清瓷器等为其增添了几多神秘色彩。

石楼山、石猴山既是古代佛教圣地,又是历史屯兵之所、关隘要地。你若从石楼河河口或恶虎滩恶虎沟上望去,两座山被流经兴县境内的蔚汾河相隔,河之阳为石楼山,河之阴为石猴山,两山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山势奇险,遗迹甚多。“石楼晚照”“楼山大象”“灵龟卧云”“天狗啸日”“莲峰石猴”“通天栈道”“南天门”“飞来石”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石楼山,在地域上虽所属兴县境内,但它却也是接壤着岚县。此行,我们一行4人从离石城出发,驱车在兴县高速东口驶出,然后沿着忻黑线穿行于石楼山与石猴山脚下,经明通沟水库,再从恶虎滩乡附近左转向西沟村挺近,下午4:40分到达东沟村,也即石楼山之山脚下。邀请西沟村58岁的田凤明作向导,开启登山之旅。

据田向导介绍,登上石楼山山顶,大约8公里路程,往返需要4个多小时,山看似近在眼前,但徒步登山颇为艰辛。一路蜿蜒曲折上行,山道隐约可见,大家要做好钻山沟、爬山道、穿荆棘、越险路之思想准备,如果啥时候走不行了,咱就打道回府。听田向导一番话,难免有些胆寒,再抬头仰望石楼山,心想,既来之只能勇往而上了!

我们沿着林间崎岖狭窄的山道慢慢前行。一会儿钻入山沟,一会儿穿梭于林中,一会儿跋涉于沟壑边,一会儿踩着绵软枯叶,一会儿垫着坚硬碎石,心里五味杂陈,倘若一不留神,就有手被荆棘划破,脸被枝条打着,人被枯叶滑倒之危险。中途一时迷路,步入荆棘丛生的险道,幸亏向导指引,众人分析研判,然后才步入原始人行山道,沿着隐约可见的林间山道艰难跋涉。此时,万道霞光透过树叶隙缝直射下来,顿时给阴暗陡滑的山道带来些许光照,路越来越难走,透过树林隐约感觉山顶近在咫尺,垂手可得,可就是迟迟难以到达。看着那清澈的小溪,沿着山间的沟壑流淌着,滋润着花草树木,给大自然增添了灵气,沉浸于回归自然的自由行走中,我丝毫不觉得跋涉之艰难。炎热的夏天,人虽汗流浃背,但当把快乐撒在山路上、树林里、草丛中,还满是一种由衷的舒心。沿途既可观赏松柏树、沙棘林、灌木林等,还能观赏涓涓萦徊的涧底溪流。据说,石楼山四季分明,风光旖旎,景色随季节而变幻色彩。春季时,群山刚刚从开封了的土地上复苏,万木争春,春水开始荡漾,形成了春季独特的自然美景;晚春到盛夏时,这里是一年中最漂亮的时候,漫山遍野开满了花,彩蝶盘旋在怒放了的花卉上。蔚汾河畔,蛙声处处。清澈的流水里游鱼游弋,蚯蚓在淤泥中缓缓爬行。若置身石楼山山顶,俯瞰四周美丽的壑涧,山山峁峁因此而充满了无限生机,富有了青春活力;秋季时,金色原野秋香四溢,石楼山仿佛也像严严实实地被镶嵌上了一层金黄色,习习秋风吹拂而过,石楼山也宛若被风而吹的动摇了起来。此时,从石楼山穿行而过的兴县人也会停下脚步,抬头仰视一下眼前瑰丽的石楼山;冬季时,石楼山骤然间显得无人问津了。荒芜的土地上,失去了生机,缺少了活力,展示了一派荒凉凄景。但待到冬雪降临时,石楼山便又重新突兀于人们的视野中。冬雪飘落,皑皑白雪覆盖了整座石楼山,从远处眺望,冬雪给石楼山披上了一层雪绒绒的地毯。树梢缀满了洁白的冰凌,饶是一派雪白色的世界。诚然,这“石楼积雪”的景观稍逊于“茶山积雪”,但在此以闲适的心境领略大自然风光,哪里风景好,就在哪里随便停下来,懒懒地小歇静观一会,与好友闲聊逗乐,随手美拍最真、最美的自然景物,返璞归真,留下瞬间永恒的美景,满是一番大美滋味在心头。

一路匆匆而行,目无旁顾地跋涉着,除了感觉跋涉之劳顿外,更有即将到达山巅之喜悦。路,渐行渐陡,也渐行渐宽。突然间,在毫无思想准备下,就爬到了密林的边缘,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大石壁,放眼望去,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飘,晚霞映照,高高的山巅,孤峰突兀。我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石楼山,我来了!”

伫立石楼山之顶峰,顿有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之美感,极目远眺,远处农家小院、明通沟水库,乡间公路,车水马龙,兴岚界镇甸,人潮涌动,皆是繁华景象。眼前沟壑纵横,悬崖断壁,或明或暗,瞬间阴云密布,大雨磅礴,转眼云开日出,霞光万道。在此,我看到的是锦绣河山,感到的是心旷神怡,想到的是格外震憾,举头仰望,手可触天,环顾四围,群山皆小,静守于高山之巅,仿佛观赏品读着一幅绝美的尘世风景。

综观兴县境内,山连着山,山接着山,东、东南、西南三面环山,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作为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县,兴县境内有8座大山、6条河、3道川,山河交错,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岗毗峦连。在如繁星般的山峦中,还是有几座较为盛名的山,与石楼山和石猴山同被列为了“兴县十景”之中。如东会乡黑茶山的“茶山积雪”,兴县城中玉京山的“峨眉晓炊”与紫荆山的“紫荆卧云”也是极具盛名,与石楼山共同组成了兴县名山之雄伟版图和秀美兴县之记忆与符号。

登临石楼山巅,在悬崖峭壁之上,小心翼翼地寻觅中,忽见几座石屋,古寺旧址依存,寺庙残垣断壁,以然坍塌,一片瓦砾,显然很久无人居住。石屋近旁立一石碑,题曰:二零零三年奠基。据《道教吕梁》记载:石楼山雷公庙,位于兴县恶虎滩乡石楼圪台村东沟自然村南约3000米处的石楼山顶。坐北朝南,南北约100米,东西约30米,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始建年代及重修年代不详,地面散落有明清砖瓦等残块。寺庙建筑均已坍塌,现仅存建筑基址3处。

行走石楼山,这里的石山、石壁、石屋、石环、流水、光照等奇特景观,尽显自然艺术之魂。

古老而神奇的石楼山,自然也富有许多传说,如“石楼神水”“早种晚收”“南蛮盗水”“石楼晚照”等,赋予了石楼山更为神秘的色彩。

相传,县川古时并没有河,川里千顷良田无水灌溉,若遇到春夏无雨之时,粮食就会颗粒不收。川东有座石楼山,山如三层石楼,远看如天外奇楼,蔚为壮观。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并出,烤得大地水枯石烂,草木发黄。二郎神为了拯救万物生灵,便从西天出发,前担黑茶山,后挑紫荆山,途经广西桂林时,还顺手又提了一座石楼山,一路负重,夜以继日,北上追赶太阳,终于压住了天上的9个太阳,世界才恢复了生机。如今在石楼山顶峰,还存有一个天然石环,留有四条指痕。

当年,石楼山下压着太阳,一缕灵气化为清泉,从山巅的石钵中冒出,其水冬暖夏凉,永不溢出,永不干枯。传说,有一位仙客化作道人,带了一个童子在悬崖上凿了一条崎岖的小道,直达石楼山巅,并在神泉石钵处修了一个道观,开辟了一亩二分地。师徒二人每日早上下种,舀水浇地,上午青苗旺长,中午开花,下午结果,晚上即可入仓,这就是石楼山所谓“早种晚收”的传说故事。

某年,有一位道法高深的南蛮人,探知石楼山上有神水,伺机盗取。一日,山上道人下山访友,南蛮人就悄悄地化作樵夫,溜进了石楼山道观,向童子讨水喝。童子既不敢违抗“神水不准外人动用”的道规,又不愿违反出家人行善积德的信念,便心生一计,拿了一个笊篱来给“樵夫”舀水喝,“樵夫”也拿出一块箩底子接水。只见“樵夫”用手指轻轻一弹,笊篱竞将石钵中的水全部舀了起来,“樵夫”用箩底子接住,随即将四角一捏,立马提着笊篱溜之乎也。童子一看,石钵中之水,全被“樵夫”舀得滴水不留,急得直跺脚。良久,道人访友归来,小童子不敢隐瞒真情,急忙对师父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一件怪事。道士听罢,眉头一皱,转身便去追赶。当道人追至岚州界河口村时,南蛮人回头看见道人奔跑追来,心急火燎,手忙脚乱,一不小心滑倒在地,还打了一个趔趄,水从箩底里溢了一股,散落于地,化成一股流水,瞬间变成了一处石窟宝水。见此情景,南蛮人拼命地朝着野鸡山方向跑去,道人穷追不舍,步步紧逼,一气追到野鸡山上,眼看就要追上了,那上气不接下气的南蛮人,又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脚,又翻了一个筋斗,这下子箩底里的水全都甩到了大山沟里。此时,道人本想把水再带回去,但因洒出去的水,无法再能收回,只好长叹一声,扬长而去。从此,石楼山上既没有了“神泉水”,也没有了“早种晚收”的美好情景。但令人欣慰的是,界河口以上至野鸡山之泉水,竟然奇迹般地汇成了一条河,向着兴县一带川流不息。每到春夏之季,岚河之水奔流而下,蔚然如汾河。于是,人们就给这条河美其名曰:“蔚汾河”。据《兴县志》记载:“管涔以西至合河,皆汉汾阳县城,汾阳北山,汾水出焉”。又因河流经兴县南蔚山脚下,故名蔚汾河。蔚汾河,系黄河中游一级支流,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界河口入兴县境,经恶虎滩乡、二十里铺、奥家湾乡、蔚汾镇、蔡家崖乡、高家村镇,奔流到张家湾村时,最后注入黄河,该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达1478平方公里。千百年来,蔚汾河水滋养着河之两岸的兴县人们生生不息,成为兴县人民的母亲河。

石楼山与之对峙的石猴山,耸立在吕梁山脉之北端,像两扇巨大的门一样,敞开在兴县通往省城太原的必经之道上。多少年来,历经风吹雨打,依然昂首挺立。蔚汾河河水,静静地无声从他们的身旁穿流而过,仿佛是陪伴着的友人一样,从未间断过它们之间的友谊。

初识石楼山时,仅仅与之一瞥,我就被它的奇特形貌所震惊。在晋西北的这块黄土高原的地段上,除了黑茶山,我想没有一座山可以与之相媲美。石楼山的独特之处,既罕见又让人感到难以置信。在泱泱三晋大地上,吕梁山脉从晋北延伸至晋中,然后至晋南。它是组成山西高原腹部的主要支撑,在它的脉络下,又诞生出了数以千计的无数条支脉山峦,石楼山便是数以千计中的一座。在如此众多的山峦中,石楼山一支独秀,傲立群芳,实为兴县的一块风水宝地。石楼山不仅是一座屹立在兴县境内的名山,还是一座兴县人民心里的丰碑!有黑茶山的“茶山积雪”,也就会有石楼山“石楼晚照”。正如作家张淑萍所说:在岁月的长河里,人只有学会适时调节自己、学会随时改变认知、学会即时转换角度,才能在百态的心境里看到百变的风景。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会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会改变。学会欣赏风景,才能不辜负生活,不辜负自己。

宁静致远曰:石楼山与其对峙的石猴山耸立于吕梁山脉之北端,像两扇巨大的门一样,敞开在兴县通往省城太原的必经之道上。多少年来,历经风吹雨打,依然昂首挺立。蔚汾河河水,静静地无声从他们的身旁穿流而过,仿佛是陪伴着的友人一样,从未间断过它们之间的友谊。初识石楼山时,仅仅与之一瞥,我就被它的奇特形貌所震惊。在晋西北的这块黄土高原的地段上,除了黑茶山,我想没有一座山可以与之相媲美。石楼山的独特之处,既罕见又让人感到难以置信。在泱泱三晋大地上,吕梁山脉从晋北延伸至晋中,然后至晋南。它是组成山西高原腹部的主要支撑,在它的脉络下,又诞生出了数以千计的无数条支脉山峦,石楼山便是数以千计中的一座。在如此众多的山峦中,石楼山一支独秀,傲立群芳,实为兴县的一块风水宝地。石楼山不仅是一座屹立在兴县境内的名山,还是一座兴县人民心里的丰碑!有黑茶山的“茶山积雪”,也就会有石楼山“石楼晚照”。作家张淑萍所说:在岁月的长河里,人只有学会适时调节自己、学会随时改变认知、学会即时转换角度,才能在百态的心境里看到百变的风景。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会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会改变。学会欣赏风景,才能不辜负生活,不辜负自己。

【本文参阅资料】《兴县志》《吕梁地区志》《吕梁市乡镇志》(中兴县卷)、《吕梁道教》《兴县民间故事》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石楼山的一些图文资料等。

(离石融媒)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