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理解和领悟科学理论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双传学(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放眼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感悟到,科学理论是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一束光,不论时事变迁,不惧风云变幻,它犹如燧石一般,迸发出更为灿烂的真理光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前进道路上,我们越是把科学理论放到历史的大潮中去理解和感悟,越能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资料图片)

1.科学理论是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每一个时代的科学理论,“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劳动人民的壮阔实践、时代课题的现实回应、一代代智慧的传承,是科学理论永葆曼妙青春的奥秘所在。

发展实践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科学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没有脱离实践的科学理论,也没有离开实践而静止不动的科学理论。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其伟大之处在于,以往种种学说的“解释世界”是从先验原则出发,让现实世界服从于所谓抽象的理性原则,得出的理论往往是以貌似真理的情形出现,但与真理相差甚远。而马克思则是从历史性的实践出发,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遵循这样的理论逻辑,马克思立足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毕生都在“改变世界”,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历史性的社会实践让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学说大放异彩、耀眼夺目。在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伟大思想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丰富发展,在推动实践、指导实践中成熟完善,在指引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不断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

时代课题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川流不息,任何真正的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是要解决时代课题的。马克思、恩格斯要回答的时代课题是“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列宁主义要回答的时代课题是“帝国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革命向何处去”,正是在对这一系列历史性课题的回答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局部的思想运动转变为全球性的社会运动。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围绕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回答的时代课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在对这些时代课题的回答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历史智慧的积淀。历史具有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源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无论那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如何,都与前一时代的社会意识息息相关。同样,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建立在前人积累的思想材料的基础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人的思想成果。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从思想的荒原一下子蹿升到群山之巅的。它站得如此之高,是因为批判吸收了诸多前人提出的先进的、天才般的思想,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都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举世瞩目成果也与前人的智慧密不可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这一伟大思想继往开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是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的。

2.理解把握科学理论彰显的历史特质

对科学理论的历史性理解,是一种对待科学理论的科学态度。历史的完整、厚重、包容、创造等特点,不断赋予科学理论永恒的魅力,使得科学理论处处散发着美的特质,如同直指苍穹的大树,枝繁叶茂、历久弥新,愈益生机勃勃。

严整缜密。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但我们认为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这深刻警示我们,一个国家的历史,应该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场景的真实、完整记录。作为历史产物的科学理论,也应该用严整缜密的逻辑,深刻揭示全部历史内容发展规律,透露着理性之美;深刻反映人们通过自身奋斗、追求崇高理想的历程,充盈着境界之美。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伟大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深情回顾的,除了著名的“两大发现”,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理论,其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可以说,这一伟大思想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是“一块整钢”。

开放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正是这种独有的气韵,推动几千年中国历史赓续发展、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科学理论也应该在历史传承中展现出应有的大情怀、大视野、大格局。我们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放包容的典范,这是因为其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的精华养分,从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中总结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历史智慧,从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探寻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客观规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这一伟大思想,以海纳百川的气度,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梦和世界梦紧紧相连。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具有鲜明开放包容特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越来越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经世致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任何历史的活动都是人民实践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深刻指出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学理论是历史的,更是实践的。一部《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这是因为它是那个年代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武器,工人们读懂了,知道怎样用,就产生了改变世界的伟力。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忧思,邓小平理论通过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等一系列基本思想观点,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给予了科学解答,中国人民在富起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在这一伟大思想指导下,我们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华民族信心百倍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与时偕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生生不息的。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总是需要理论来作出科学的回答。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任何时候“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正是这种鲜明的开放性与时代性,使得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始终坚持以这一伟大思想为指导,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就将永远照耀我们前行之路。

3.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要实践的探索不终结,理论的发展就不会终结。实践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展开,理论也必然要随之进入一个新起点。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任务,进行新实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进行理论创新,让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把握历史方位。“辨方位而正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历史上,我们党向来重视对自己所处历史方位的判断,每一次研判,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以新时代的新方位为标志,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时与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不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坚定历史自信。推进理论创新本质上解决的是一个理论自信的问题。只有对本民族历史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产出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既看到源远流长的中国,又看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实践创新的中国,任何时候都把历史自信建立在厚重文脉、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正确运用历史规律,在关键抉择面前不摇摆,在艰难困苦面前不畏缩,在危机重重面前不消沉,以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指引我们信心百倍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担当历史责任。“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必须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抉择。”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奋进新征程,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牢牢扎根。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07日 06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关键词: